杭州以优良营商环境释放创新活力(高质量发展看亮点·走一线)

  前段时间◆◆■★◆,一段展示温州巡警与“大黑球■◆◆◆★”共同执行街面巡逻任务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这个“大黑球”就是王酉带领团队开发的球形机器人,水陆两栖,多个机器人还能协同工作。

  有服务,企业才能壮大。为了做到“有求必应”,杭州做了不少探索:实行“链长制★■◆■★”,配套专班、方案和政策支持;实行“科技特派员制■◆■■”,针对企业困难提供解决方案……为了做到■■“无事不扰■★★◆”,杭州进一步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着力破解涉企多头重复低效检查问题。

  旷维炬锐主攻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的平台和软硬件方案开发◆★◆,2023年迁入杭州高新区(滨江),入驻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产业创新中心◆★■★◆。“滨江区重点打造的产业链★◆,与企业发展方向高度吻合。”王超说。

  ★★“找上门合作的人很多。”最近,逻腾科技创始人★◆◆、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酉很忙■■■。

  同样被吸引来的,还有杭州谦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王金鹏告诉记者◆■,选择落地滨江AIGC产业创新中心,就是想离产业发展前沿更近一些。

  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应用领域,AIGC产业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12月★■◆■◆,滨江AIGC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启用,首批14个项目签约入驻,王超的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以数字经济筑基◆★◆★■,用科创生态赋能★■,凭精准服务护航。杭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释放创新活力◆■★★■■。“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创新活力之城◆■★’建设■◆,进一步推动创新成为杭州最鲜明的城市气质、产业特质和活力引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更多创意创新创造在杭州创业创富创未来★◆◆■。”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说★◆。

  如今,杭州已形成包括1个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3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省实验室在内的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营造出科技成果研究与转化的创新创业氛围◆◆。

  位于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大学生创业团队创建的科创企业,主要生产外骨骼机器人◆■★◆■★,帮助残障人士站立起来★★◆◆★,并通过康复训练实现自主行走。

  球形机器人的“老家■◆★★”,就在西湖区环老和山创新生态圈的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距离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步行不过10分钟路程。石虎山基地依托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有12个创新工坊◆★■■,大多数为学院老师建立◆★★◆★★。

  “让人形机器人代替护士查房,监测患者呼吸、心率等,只要在机器人上搭载一块集成相关算法的芯片就能实现……”见到杭州旷维炬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超时,他正和团队进行相关算法研发。

  2021年,企业产品即将进入量产阶段◆◆★◆■,面临寻找新厂房的难题■■★★★。公司联合创始人张继宇将问题反馈给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和属地街道仓前街道。第二天,为企服务专员就带着清单上门,上面列满了待选厂房地址★■■,整整两页纸。“初步选好地址后,政府带看■★◆◆◆★,还帮忙砍价■■■★◆■,服务很周到。★◆★★★”张继宇感叹◆★。

  侯迪波介绍■★■◆,石虎山基地为入驻团队和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孵化条件,不仅共享实验设备,组建专业化的概念验证团队,加速技术可行性论证★■◆◆★■,还在产品应用阶段助力链接资源。★◆“眼下我们正在跟投资机构、政府、企业对接,近期将成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帮助基地和学校的创业团队加速实现成果转化◆★◆■◆★。”

  滨江区委常委、副区长高翀介绍,杭州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应用先导区,滨江作为其核心区■■,早在2003年就已开始部署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如今区内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链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达40%。

  “只要我们不提需求★◆■◆◆,政府工作人员基本很少主动上门。”张继宇若有所思★◆★■■■,“用时兴的话说,杭州的政务服务贵在有■★‘边界感’,有问题政府会及时提供服务,但不会随便打扰★■★◆◆。”

  从人形机器人,到脑机接口设备,再到人工智能大模型■★★★◆◆,今年以来,一批来自浙江杭州的科创成果频上热搜。从城西科创大走廊到西湖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再到钱塘江对岸的中国视谷◆◆★、中国数谷,杭州涌现出一批大大小小的科技型企业。

  放眼整个西湖区,还有以浙江大学为中心的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等4个创新生态圈★★■★◆,无一例外都是围绕圈内高校打造◆★★■■◆,西湖区鼓励各圈“跨圈★◆◆★■”联动、互相赋能,打通区域内创新资源。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科创企业何以如雨后春笋扎根杭州、茁壮成长?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杭州科创企业,营商环境成为绕不开的关键词。

  “我们的外骨骼机器人顺利进入亚残运村,外国运动员试用后,产品迅速在海外出圈。”张继宇说,也就是从那年起,企业开始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如今产品已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样的创新平台解决了什么难题?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石虎山基地主任侯迪波介绍,主要还是聚焦在科研成果融合和科研成果转化两方面,“有时科研成果想要落地,学科交叉少不了★■,亟须扩大不同学科间的◆★■★■◆‘朋友圈◆◆★■’。”

  企业研发过程需要大量算力,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就位于创新中心附近,与企业直线公里■■。“以前企业要跟算力服务商分别洽谈,现在企业直接跟创新中心采购,还能向区里申请算力补贴,省钱不说,对接也更方便了◆◆★★★■。★★”王超说。

  “我特别喜欢串门,看看其他老师在捣鼓啥★■★。”王酉说,现在机器人身上用的激光雷达,就是仿生腿足机器人工坊推荐的。

  “区内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众多,中心经常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开讲座,我们能了解到不少最新的政策和产业信息◆◆★■。◆◆■◆”王金鹏说■◆■,这些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也为自己的公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潜在客户■◆。

  有基础,产业才能落地。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知然看来,创新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杭州找准比较优势★★★,20余年来坚持发展数字经济,才有了今天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发展■★■。

  2023年◆◆■◆,第四届亚残运会在杭州召开,张继宇和团队都认为这是个展示产品的好机会,便又向管委会和街道提出需求,能不能把产品带到亚残运村进行展示■★★。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上报后,请求竟然被批准了。

版权所有 © 2020 上海K8凯发·国际,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k8发赢家一触即发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24沪ICP备18002504号-2 沪(金)应急管危经许[2023]202379